新頭殼newtalk 2011.07.25 蔡明倫/台北報導
台灣學生在升學主義掛帥下,鮮少接觸公共事物,常被批評漠視社會問題與時事,但從近年的野草莓學運的大學生到反國光石化的彰化高中學生,我們也看到許多年輕的力量紛紛站上街頭表達心聲。當然也有人選擇利用文字來來關懷周遭的事物。
新頭殼新聞網站今(19)日在「開放編輯室」節目中,邀請到台大意識報的總編輯董昱與大家分享學生辦報的過程,並思考學生如何凝聚社會意識,磨練批判思考的能力,來關心社會。
首先,董昱指出,台大意識報是一份2008年開始創辦的報紙,成立之初僅僅是為了成為各個社團的交流平台,但礙於稿源有限,「意識報」慢慢擴大成關心校園議題,並透過閱讀意識報,凝結校內學生對台大的認同感。
意識報的成員基本上來自於各個系所,有來自人文也有理科,董昱說,多元的人才可以提供意識報更多的觀點,或者他們系所上就有資源可以提供題材給意識報撰寫。
比較其他一般的校內刊物,董昱表示,「意識報」的賣點之一就是,除了報導還會加入屬於意識報觀點的評論。另外,意識報相當重視歷史的書寫,如果不知道一件議題的演變過程,可能就無法在批判當下做出最好的解決方法。
至於意識報會不會注重議題的關注度?董昱表示,「如果我們不關心這些議題,可能其中發生一些不公不義的地方,也就無法改變」,所以他們通常會花一定篇幅去解釋「我們為什麼要去關注這些事情」。
意識報除了平常日出刊外,對於重大議題也不落人後,像是2008年的野草莓學運跟針對百大維新議題都會成立特刊,專門檢討批判種種議題,但是否也會實際參與呢?董昱強調,意識報不避嫌直接參與議題其中,像五一青年反貧困,他們也帶著意識報的標語親上火線,雖然野草莓當時,有人認為媒體應該中立客觀,從旁觀察報導,但他認為,沒有所謂的中立客觀,你參不參加都是表達某種立場。
學生辦報難免令人質疑其專業性,董昱說,一般傳播本科系的刊物可能會比較注重,但以社團來講,讀者比較在意你寫的內容有不有趣,跟自身相不相關,對於專業性並不是那麼在乎。
最後董昱也呼籲,由於現在社會議題相當多元,如何找到自已關心的議題,可以從周遭發生的事物做起,不管是什麼,只要是大家所關心的議題,這樣就夠了。[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://newtalk.tw/news_read.php?oid=16330]
來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725/135/2vp23.html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