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2.yimg.com/bt/api/res/1.2/El6Wux6oC7Ljvp2alqw.BQ--/YXBwaWQ9eW5ld3M7cT04NTt3PTMxMA--/http://media.zenfs.com/zh-Hant-TW/blogs/gov-press/20120727_01_01.jpg&width=310&height=207)
2012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於今(27)日下午2時30分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,今年52位獲獎學生(大專組6名、高中職組12名、國中組17名、國小組17名)由總統親自接見表揚,並頒發獎座、獎狀及獎助學金(大專組每名25萬元、高中職組每名20萬元、國中組每名15萬元、國小組每名10萬元)予每位獲獎學生,隨後更安排參觀總統府活動。
教育部表示,總統教育獎之遴選表揚活動今年已邁入第12年,能獲得2012總統教育獎者,都是能以順處逆,發揮人性積極面,力爭上游,出類拔萃,具表率作用之大專及中小學生,並具備服務奉獻、孝行表現、友愛行為、體恤他人等情懷,對社會風氣有良善影響,足堪楷模者;或於語言、藝術、薪傳技藝、技能、科學、科技、資訊、體育或其他領域,具有特殊才能,出類拔萃者。
本獎項舉辦多年,發掘許多在逆境中仍努力向上、發人深省的故事,得獎者的奮鬥過程更是令人欽佩與感動,這些得獎者不輕易向命運低頭,憑藉著過人的勇氣和毅力實現自我,開創嶄新的契機,確實值得作為青少年學習的最佳楷模,教育部欣見2012總統教育獎的每一位得獎學生,在歷經人生的起伏後,獲得的是面對逆境的勇氣與克服困難的毅力,也認識到艱困的環境,其實是學習在生命旅程中坦誠面對自我與靜心挖掘快樂的一站;過程艱辛,但卻得以不斷激發出相信自己、奮力一搏的信念,這就是積極樂觀的生命力!以下為頒獎典禮後接受媒體聯訪之獲獎學生的感人事蹟:
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許淑絮同學
許淑絮,39歲,現就讀文化大學史學所。淑絮的母親生了六個小孩,她排行老三,上有兩個姊姊,下則有兩個妹妹,和一個弟弟。父親是工作不穩定的臨時工,母親的收入也很微薄。在醫師證實淑絮罹患重度腦性麻痺時,她的父母並沒有放棄,反而給予更多的關愛與支持。
淑絮小學畢業後,她在父親陪讀下完成國中學業。此後,她每天用腳翻書自學,至26歲才通過教育部高中學力鑑定及格,父親也因此買一臺電腦獎勵她。有了電腦,淑絮開始用腳趾按鍵盤,開啟自己與外界溝通的管道。僅僅靠著右腳第二趾頭移動滑鼠,從逐字敲打鍵盤、到做網頁、學flash動畫,樣樣自己來,也靠著資訊網路,建立部落格,和朋友溝通,結交網友,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。遺憾的是,她的父親卻在淑絮28歲那年,因心肌梗塞去世。
雖然淑絮樣樣都不方便,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和陽光,她以自己的故事,鼓勵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。用腳趾按鍵盤和操作滑鼠已經是一段非常艱辛的學習過程,她更積極爭取就讀大學的機會,因而進入環球技術學院進修推廣部資管系就讀,畢業後再就讀虎尾科技大學企管系。
她一路在母親陪伴下,風雨無阻不曾缺課,以優異成績畢業。目前就讀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二年級。她表示還要繼續讀書,希望有機會再出國留學,將來當作家,如同一朵「執意」面向陽光的向日葵,不斷迎向屬於自己的陽光。
國立臺中特殊教育學校許育瑋同學
許育瑋,20歲,就讀臺中特教學校。育瑋是位唐氏症患者,屬於中度智能障礙,他的手指粗短、小指少一關節,舌頭粗短,總會不自主地流口水,眼球振顫、弱視。因為智能合併視覺障礙,導致認字與認譜非常困難,在學習上充滿挫折與困難;又因固執及刻板的行為,常與環境中的社交互動「脫節」。
面對育瑋的種種處境,他的父母決定不妨讓他朝才藝方向發展。在一次活動中,育瑋接觸了陶笛,吹著練著,竟練出興趣,並發揮特有的「固執」精神,堅持要練習下去。種種困難阻礙的過程,並沒有難倒他,在一次次不斷練習下,終於能獨自吹完整的曲子。後來愈學愈多,手指愈來愈靈活,多年來不自主流口水的症狀竟也消失了。除練就一身陶笛功力,音樂也成了育瑋的最愛,老師讚美他是陶笛王子,開啟了他人生新的方向。
一開始有表演的機會,他總是上台穩穩的將平日「苦練」的成果展現出來,直到後來參加各項比賽,育瑋不但囊括各類獎項,陶笛技巧更是精進。而後又開始學電子琴,並很快就能成曲演奏。他並不因獎狀、獎杯數量與種種成果增加而自滿懈怠,仍然每天「一次一次」的沈浸在練習中。
育瑋成功學習陶笛的案例,鼓舞許多唐氏症孩子也跟著學陶笛,陶笛老師也試著讓他與新生班分享,學習獨立,他由學生轉變為助教,藉由示範,孩子們學得更起勁,效果更好。
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劉欣同學
劉欣,18歲,現就讀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。出身於原住民家庭,是一個滿懷熱血、活力與夢想的青年。出生時便患有先天性小耳症,右耳完全沒有聽力,更因為家境困難,無法接受外耳重建手術。直到高二那年,她才以自己比賽的獎金和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所提供的獎助金,赴臺北榮總進行外耳重建手術。她一直自我勉勵:「我的頭腦沒有不如人,別人可以的,我也一樣做得到。」
劉欣的父母,在她幼年時即已離異,後來,母親因為車禍導致四肢癱瘓。一家三口返回母親臺東娘家生活。小學畢業後,為減輕舅舅、舅媽的負擔,劉欣與哥哥就選擇就讀臺東體中,學校提供住宿與三餐,讓他們免去後顧之憂。
劉欣從國二起,就在學校的福利社擔任工讀生。在學業與術科練習的壓力下,加上工讀,格外辛勞,但她甘之如飴。
哥哥的體育專項為射箭,因為術科表現優異,於兩年前,順利考取國立中正大學。劉欣的專項為西洋劍,也因其優秀的擊劍比賽成績而取得大學甄審資格。她在擊劍比賽場上屢獲佳績,也因此獲得不少的獎學金,讓她得以支付學費、在校生活開銷以及貼補家用。在擊劍場上。劉欣表示,擊劍可說是她生命中的最愛。她希望能秉持堅定無比的態度,迎接擊劍場上每一次的挑戰以及人生中的諸多試煉。
高雄市立忠孝國民中學蘇鼎軻同學
蘇鼎軻,16歲,就讀高雄市忠孝國中。蘇鼎軻出身於單親家庭,母親原本是家庭主婦,自從離婚後,便出外找工作,以維持家計。鼎軻的姊姊目前就讀高二;妹妹則是重度殘障,雖然已經國二了,智商只有幼兒的程度;弟弟則是過動兒,目前就讀國小三年級,需要花許多心力照顧。
為了家庭的開銷,鼎軻的母親曾向銀行借了不少錢,夫妻也因此離婚。對鼎軻而言,那時候家庭就像一間堆滿未爆彈的屋子。曾讓他感覺到恐懼、害怕、煩躁、痛苦、不安,能做的事都做了,卻仍然無法改變現狀;他甚至想要自殘,想要藉此逃離那個虛有其表的「家」。
但是,只要想到家人會因此而感到傷心難過,他下不了手!他覺得自己應該為家裡承擔更多的工作,學會照顧弟妹。
每當妹妹耍脾氣時,他就極力地哄她,鼎軻甚至讓妹妹在自己的身上亂咬,等候她情緒平穩。此外,妹妹的大小便大部分也都由他來處理,幫妹妹換褲子、擦地板、洗褲子;過動的弟弟雖然經常惹麻煩,他也一再忍耐,希望等待弟弟長大,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。
就讀國三的鼎軻每天都要6點起床,幫弟弟準備上學的東西,之後再帶他去上學。一放學就必須馬上回家照顧重殘的妹妹,還要抽空到安親班接回弟弟。晚餐後,是鼎軻最忙的時候,鼎軻必須把家事做完才有自己的時間,但是往往做完就已經9點多了。
之後鼎軻才能用僅存的一點時間,來做自己的功課,為了不讓母親操心,他總是趕在母親回來前處理完所有的家務、功課,再上床睡覺。種種的表現,十分難得。家庭的因素並沒有打敗鼎軻,反而讓他更懂得為人著想,讓他更懂得知足惜福。
嘉義市立嘉義國民中學江美竺同學
江美竺,今年16歲,就讀嘉義國中三年級。她的父親在郵局工作,母親則專注於操持家務,有一個姊姊就讀於雲科大四年級。美竺出生時是個瘦弱的早產兒,體重只有一千八百公克,情況很危急,在保溫箱待了兩個多月,直到體重增加至二千公克才出院返家。
出院後,美竺的母親本想一切都平安順利,卻不知厄運已悄然降臨。3歲時,美竺一直還不會說話,長輩們「大隻雞慢啼」的想法,又使她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,到了4歲,在舅舅提醒下,經醫生檢查,才發現她的聽力有問題,幾近重度聽障,必須終生戴助聽器。母親為了她,當下決定辭掉近二十年的工作,由一位職業婦女成為全職媽媽,陪伴美竺長大。從簡單的發音到口語治療,美竺的母親從不放棄任何可以讓她開口的機會。
就這樣持續的努力學習,美竺從嘉大附小幼稚園啟聰班一直到國小回歸普通班。在老師細心教導下,她的口語進步很快,跟同儕互動也很好。美竺給人的第一印象,就是謙虛與沉穩,她跟同齡孩子相比,少了些活潑調皮,多了些內斂成熟。在校內,她處事負責,待人隨和有禮,頗得同學喜愛,只要老師忘記掛發射器,不待美竺舉手,總會有同學主動提醒老師掛上。有一次上體育課時,美竺不小心把自己的接收器弄丟了,全班同學不分彼此,一起幫忙尋找,真的很令人感動!
由於身體柔弱,為了讓她運動健身,國小三年級時,家人便開始讓美竺學游泳。一剛開始她非常抗拒,幸好在盧嘉勇教練的鼓勵下,靠著讀唇,一個口令,一個動作,慢慢的揣摩體會,由排斥到接受,直到愛上游泳。近來,美竺不僅在中小聯運獲獎連連,更將進軍國際競賽,一路走來,可見其不懈努力與過人毅力。她的游泳實力堅強,對游泳存有熱情與理想,早已超越聽覺不方便所造成的障礙。
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曾宣淯同學
曾宣淯,18歲,就讀惠明盲校。宣淯是個重度視障、聽障中度、語言障礙集於一身的多重障礙孩子。他出生時是個1000公克的早產兒;在保溫箱待四個月。他眼睛看不到、耳朵聽不清楚;早期嘴巴不會咀嚼、說話,也不會表達要做什麼,連最簡單的坐、爬、站、走都要去醫院做訓練。
7歲時他進入惠明盲校視多障班,老師利用各種方式與他溝通,努力嘗試各種方法去教導他。雖然簡單的一個句子,他要比別人花加倍的時間練習。但他很努力學習,單是錄音機從早聽到晚就不知聽壞了幾臺。
他9歲時接觸鋼琴,跟兩位學校老師學基礎彈奏法,14歲起由陳蔚綺老師教導,手風琴則由陳忠秀校長和陳俐瑾老師教導。在音樂中,他找到自己的快樂,他打開內心的封閉個性,開始對生活、對人們有了連結,因為很多叔叔阿姨聽到表演後,都擁抱他說:「你很棒!加油!」他能感受到他們滿滿的愛和鼓勵。
學琴的過程很辛苦,他用手部的觸覺來感受老師在他手背上所演示每個正確的音符,也要用他的身體來了解老師在他身上推動或拍打時所表現出來的強、弱、大、小聲…等音樂表現。有時一首三分鐘的曲子,他卻要學習好幾個月後才能上臺表演,甚至參加比賽。
他堅毅的學習態度,促使他除了積極學習一般孩子的基本能力外,更不斷努力尋求與世界接軌並回饋社會的自我實現方式。
由於他是看不到、聽不清楚又無法口語表達,所以即使是生活中簡單的句子或音樂節奏都要比別人多花幾百倍、幾千倍的時間來不斷反覆練習,才能達到自己和同學們相同的學習成效。在校內,除了多次得到點字摸寫比賽前三名;還代表參加香港划龍舟比賽、啦啦隊比賽,更在平時擔任校內樂團的大鼓手及手風琴獨奏。於校外,擁有多項鋼琴比賽獎座,也在臺灣本地,金門、馬祖有110場以上的手風琴公益演出。
臺中市大雅區陽明國民小學楊雅同學
楊雅,10歲,就讀陽��國小四年級。她罹患了先天膽道閉鎖症,所以求學的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。常常讀沒多久,就又換了間學校。所幸,在學校裡,同學都對雅
很好,不會因為疾病而排斥她,讓她擁有快樂的團體生活。
雅平日對繪畫、閱讀都很有興趣,她的父母常帶著全家兄妹一起參加繪畫比賽,經常得獎,為校爭光。
由於雅的身體健康狀況一直不好,進出醫院對她來說早就習以為常。住院檢查期間,她曾遇到了完全沒頭髮的癌症病童。知道化療之後常會掉髮,像個小沙彌,有些人因此失去了面對他人的自信,要戴假髮才敢出門。雅
決定把留了兩年的長髮捐出,做頂假髮送給癌症病童做公益,雅
的父親找到癌症希望基金會協助她完成了心願。
善良的她,對於弱勢同學會主動給予關懷,也會跟隨慈濟功德會志工至養老院打掃,到高美溼地撿拾垃圾,維護環境的諸多行動,足為他人表率。
引用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gov-press/教育部舉辦2012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-101528470.html
像是小琉球民宿給的新奇、浪漫和宜蘭民宿所擁有的溫馨結合。上述宜蘭民宿所呈現的溫馨感,除了色調相當暖以外,特別使用了系統家具去創造溫暖小窩的質感。這類的宜蘭民宿據說是學習了古早九份民宿手法。講到這種裝潢技巧,讓我想到之前我奶奶住的療養院,他們用的熱水器是精心挑過的,裝潢也讓人很放鬆,可惜他居然還幫人裝潢,不僅僅如此而已所使用的鋁門窗也是大肆整修,就怕老年人們住得不安全、不舒適。這是一家加拿大的看護中心,服務很好,如你有失眠的狀況會跑到你旁邊講故事,如果你有氣喘,甚至還會提醒你半夜要吃藥,旁邊還有一個大大的暖爐,是燒真正的木炭哦!除了上述的貼心服務,還有超環保、超高級的太陽能熱水器,保證不會斷熱水,跟上次沒有熱水的溪頭民宿簡直不能相比。裡面我還認識一個爺爺,以前是運動員,後來改從事運動分析的職務。是一個擁有精彩人生的傳奇人物呢。室內裝潢我不懂,上面的淺見,各位見笑了。哈,還提到看護中心,真是不好意思。言歸正傳,民宿當中還有一家台東民宿讓我印象深刻,台東民宿在台灣民宿市場中,可以說是站在不高不低的市場地位,主要是因為台東民宿較少人知道,除了真正懂台灣的人才會去台東並住在台東民宿中,主要是因為機場接送相當麻煩,不像九份民宿有專車可以直達。